“炸包”存在于胎表釉下的过烧石灰,历经百年后,逐渐膨胀,釉面微裂微鼓,其颗粒小于“炸线”、“炸瓷”的,但大于造成鼓点的。仿不出。
目前,很多的古瓷爱好者,无师自通地运用了这点。加之,清末民国的民窑器中,含有过烧石灰的特别多。值得传记的是,再过二三十年,现在的仿品也会出现“鼓点”,“炸包”、“炸线”、“炸瓷”,到了那时,又会去寻找新的辨别方法了。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qubk.cn/view/169852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